10月19日,阿里巴巴(09988.HK)发布公告称,已同意通过其子公司淘宝中国投资总计约280亿港元(36亿美元),向Auchan Retail InternationalS.A.及其附属公司收购吉鑫控股有限公司合计共70.94%的股权。后者持有高鑫零售(06808.HK)约51%股权。
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连同其关联方将持有高鑫约72%的经济权益,而阿里巴巴会将高鑫综合入账至其财务报表中。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与高鑫零售合作最初的设想,今天全都变成了现实。
完成股份购买后,淘宝中国将须按每股8.1港元的要约价格以现金就高鑫的全部已发行股份提出强制性无条件全面收购要约。根据该全面收购要约,淘宝中国可能须额外支付最多约170亿港元(22亿美元)收购其他股东持有的高鑫股份。
01阿里为何钟情于高鑫零售
公开资料显示,高鑫零售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零售公司,在中国以大润发及欧尚作为品牌经营大卖场。高鑫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大卖场营运商。2020年6月,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排名第4位。
早在2017年11月,高鑫零售就已经与阿里巴巴首次牵手。当时,阿里投资约224亿港元,持有高鑫36%的股份,成为高鑫零售第二大股东。此举更是带动了中国商业零售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的一次系统性升级。
2018年初,阿里完成了对高鑫零售的实际控制,持股占比达71.98%。同年,高鑫零售接入淘鲜达线上入口,开启门店改造。自此以后,高鑫零售便开始了数字化升级的步伐,“重构大卖场”便是高鑫零售的首要工作。
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高鑫零售已经改造升级了10家大卖场门店,预计2020年继续升级改造50家大卖场门店。在阿里入局后,高鑫零售的新零售模式转型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如今,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和欧尚超市484家门店已经全面实现在线化,并接入饿了么、淘鲜达和天猫超市共享库存业务。而且,所有门店都提供门店5公里范围内1小时达配送,其中180家门店支持20公里范围内半日达服务。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与高鑫零售合作最初的设想,今天全都变成了现实: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和欧尚超市484家门店已经全面实现在线化,并接入饿了么、淘鲜达和天猫超市共享库存业务。所有门店都提供门店5公里范围内1小时达配送,其中180家门店支持20公里范围内半日达服务。
面向未来,尤其疫情过后,各行各业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充满巨大的机会。有过去三年探索和沉淀,阿里巴巴更加看好高鑫零售在这一轮机会中的潜力。阿里巴巴方面同时说,“我们要一起继续去创造新的模式、新的市场,创造性地去挖掘和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而且我们要把过程中的积累、经验变为整个行业的能力,这更是我们的责任。
02强强联合加强行业整合
淘宝中国和高鑫指出,加强双方的联盟关系,能使高鑫的业务继续受益于淘宝中国的电子生态系统,从而为高鑫带来更多网上流量,进行更好的线上线下同步存货管理,提升配送能力。据阿里巴巴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阿里巴巴为高鑫零售赋能所贡献的收入占总收入约15%。
此外,阿里巴巴还将与高鑫零售在商超卖场新零售上的数字化经验,分享给三江购物、新华都、中百、卜蜂莲花、绿地优选等线下商超,帮助全国50余家商超零售品牌推进数字化改造。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6月份发布的《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报告显示,受益于阿里巴巴旗下淘鲜达数字化门店解决方案,大润发、绿地、联华等龙头超市提前加速进入业绩增长快车道。百强商超2019年线上销售额接近50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超过三成商超已经实现到家服务。
而在阿里完全接盘后,也意味着,大润发未来将会开启“买买买”模式。中国商超市场是个存量市场,因此,这块市场未来的看点,其实主要就是看行业整合了。
行业整合对于阿里巴巴也是有利的,互联网公司需要快速积累交易规模,以提升规模效应、迅速积累用户规模黏性来降低成本、打造交易链路进行无边界、垂直产业链扩张。
而在在探索新零售的道路中,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已经形成了较高端的品牌定位,其多在一二线市场的商业化中心区域。所以对于阿里来说更好的整合资源便必须瞄准下沉市场。
而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润发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大润发新零售首席运营官袁彬透露,大润发近乎70%的门店皆位于三四线城市,且选址多在城市郊区。如此一来,阿里可以用最快的时间获得增量用户。
近几年,很多电商平台都在试图打入下沉市场,但进度并不喜人。如今,大润发手握如此庞大的线下资源,阿里巴巴肯定也想要分一杯羹。
所以说,现在绝对控股高鑫零售,也可能意味着阿里内部整合开启了。围绕商超市场,阿里做了很多布局,比如饿了么、盒马、零售通、猫超等等。现在绝对控股高鑫,阿里巴巴未来有可能会持续装资产,或内容进高鑫零售。高鑫零售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业务整合平台。
03不断扩张的阿里版图
近几年,阿里巴巴投资并购版图不断扩张。今年10月5日,据多家外媒报道,阿里巴巴将与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商Dufry AG组建中国合资公司,发展中国的旅游零售业务,同时阿里巴巴亦将战略入股Dufry,计划持有Dufry不超过9.99%的股份。阿里拟战略入股Dufry 并组建中国合资公司这一举动,被视为国内免税市场“搅局者”。
9月21日,阿里出手增持快递巨头申通快递。申通快递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德殷投资及实际控制人与阿里巴巴签署了《经修订和重塑的购股权协议》。根据该协议,阿里巴巴投资32.95亿元,间接获得申通快递10.35%的股份,累计间接持有申通快递上市公司25%的股份。
9月1日,阿里66亿加码圆通速递。圆通速递公告,马云旗下阿里巴巴对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同时以66亿元获得实控人转让的12%股份;转让完成后,阿里系持股达22.5%,和圆通绑定更紧密了。而圆通创始人、董事长喻渭蛟夫妇仍为实控人,持股占比降为41.65%。
4月26日,阿里又有大动作,拟4亿入股爱施德,继续加码3C数码及家电产业。爱施德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引入阿里巴巴作为战略投资者,爱施德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07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阿里巴巴以现金方式认购。另外,拟成立合资公司司,阿里巴巴持股51%、爱施德持股39%、广东新联持股10%。
与腾讯相比,阿里更像一个战略投资者,寻求的是与阿里本身电商和本地生活业务的协同,更具掌控欲。阿里在财年报中也曾明确表示,不会出于纯粹的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而是侧重于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并提高公司整体价值。
2008年,阿里巴巴成立阿里资本,开启投资之路。截至2019年11月,阿里一共投资345次,总投资金额为4362.5亿元。以此计算,阿里投资项目的平均高达12.6亿元。
从分布到各个领域的投资金额来看,在本地生活、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阿里投入力度最大,投资金额分别为1176.6亿元、943.5亿元和615亿元,而这三个领域都与阿里本身电商业务息息相关。
因此,投资也是阿里拓展其商业生态的手段之一,当投资的项目对阿里集团极其重要时,阿里会从投资逐渐转变为控股,甚至全资收购。
2016年8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一起向饿了么投资了12.5亿美元;2017年4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以总投资金额4亿美元进一步增持饿了么。自此,阿里系对饿了么持股比例达32.94%,成为饿了么最大股东。
一年后,阿里巴巴则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当年10月,饿了么和口碑合并,阿里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饿了么成为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阿里对抗美团的武器。
这正是阿里一步步掌控投资公司的典型案例,阿里的投资并购版图也伴随阿里生态系统的需要而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