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金龙鱼披露了上市以来首份年报。目前百亿私募林园投资旗下的两只产品“林园投资12号”和“林园投资158号”双双新进出现在该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合计的持股数量为252.23万股,合计的期末参考市值为2.73亿元。
金龙鱼于去年10月15日登陆A股。K线数据显示,金龙鱼上市首日仅触及39.51元阶段低点后,便一路震荡上涨,并于今年1月11日创下145.62元高点,总市值一度突破7800亿元。然而,今年以来,金龙鱼的股价在短暂上冲,于1月11日盘中刷出历史新高145.62元/股之后,便开始一路下挫,截至3月24日,其最新收盘价为75.12元/股,相较于前期高点跌幅高达48.41%。
金龙鱼此次下跌受消费、医药、新能源为代表的抱团股瓦解影响,并与市场预期国内流动性收紧以及美债收益率飙升有关。
另外,一个有专家分析称,金龙鱼目前毛利率偏低,预期与渠道下沉不到位有关。公司粮油市场覆盖率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公司对经销商较为依赖,直销比例偏低。
而本次导致金龙鱼下跌的直接导火索是金龙鱼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在2020年四季度,金龙鱼业绩却遭遇滑铁卢,成为拖垮全年增速的“杀手”。受大豆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套期保值衍生品头寸按年末市值计价出现损失等原因,金龙鱼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仅9.11亿元,同比下滑52.52%。
虽然因为此前的业绩预告而早有预期,但二级市场上,昨日金龙鱼股价仍然大跌超6%。至此,近两个月,公司市值蒸发约3800亿元。曾经,市场曾对金龙鱼抱有较高期望。去年10月15日,金龙鱼发行价25.70元/股,到今年1月11日,股价最高达145.62元/股,短短三个月,股价上涨4.67倍。然而多年来,公司毛利率在12%左右徘徊,2020年的加权ROE只有8.63%让很多的投资者大失所望。
一直以来,金龙鱼上涨的逻辑是是去年年末市场在炒作以消费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二是网传金龙鱼在调味品业务上的布局,这打开了市场想象力;三是纳入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成分股,外资等增量资金进入。当然了它的上涨的也不全是基本面估值指引,基本面的因子只占60%,还有40%是市场资金的默契。
当然了市场也曾对金龙鱼抱有较高期望。就如上文所说的去年10月15日,金龙鱼通过闯关IPO登陆A股市场。上市之时,其首发价格为25.70元/股,上市当日,股价收报56元/股,翻了一倍多。此后,股价不断攀升,至今年1月11日,最高达145.62元/股,较发行价上涨466.67%。
毕竟金龙鱼之所以被市场列入“茅系”,还是源于其在行业地位。经过30年发展,金龙鱼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之一,布局了高中低三档产品,渠道也包含了零售、餐饮、食品加工等三大渠道。拥有“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等多个知名品牌。
截至目前,该公司主要有粮油、大米、面粉、饲料、油脂科技等产品,前三种为核心产品。近几年,公司粮油市场占有率在38%左右,遥遥领先同行。其粮油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在45%左右。公司大米和面粉的市占率也分别稳居行业第一。另外,其饲料主要是粮油加工的副产品,受益生猪养殖企业扩产,饲料需求急剧增加,公司饲料业务盈利也不菲。
并且从其刚刚公布的财务报告上我们也能窥探出一二,2020年,公司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212.02、724.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2%、18.93%;分别实现销售毛利率13.00%、10.66%,同比分别增长0.36个百分点和1.98个百分点。公司两大业务板块收入端实现稳健增长,同时小幅提升毛利率水平,显示公司主要产品竞争力有所提升。
从销量来说,2020年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业务分别销售2000.50万吨和2516.8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51%、12.59%;分别实现销售均价6059元/吨和2880元/吨,同比分别增长7.64%、5.62%。公司两大业务板块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金龙鱼披露的年报,除了林园投资以外,截至去年年底,金龙鱼还获得了GIC Private Limited、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以及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多路资金的持仓。所以总结来说金龙鱼目前的暴跌只是暂时的其回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