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庆等不了了,在IPO 不断受阻之后,优客工场最终选择在递交招股书7个月后,借助SPAC上市。
01
优客工场艰难的上市之路
优客工场由毛大庆创立于2015年4月,自创立以来共融资19轮超过47亿美元,其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真格基金等知名风投机构。在2018年11月的一次2亿美元融资后,优客工场称其投后估值在当时达到30亿美元(约合210亿元人民币)。
去年12月,优客工场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上市。根据招股书中披露的财务数据,2019年前9个月,优客工场亏损5.73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大112%。在2017年至2019年前九个月,优客工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一直为负。
界面新闻曾经报道,经历WeWork事件后,美国资本市场对共享办公概念并不看好,2019年底,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优客工场急切的想要谋取上市。
今年4月份,在优客工场成立五周年时,毛大庆称正在经历创业五年来最艰难的时刻。当天,他还宣布优客工场将进行战略转型,核心可以概括为“全面转轻”——即不再开拓新办公空间,转向各类轻资产业务,包括电商、会员企业福利计划等等。
02
优客工场借壳上市
美东时间7月6日,纳斯达克上市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Orisun Acquisition Corp.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优客工场达成合并协议。
而根据合并协议条款,ORSN全资子公司Ucommune International将收购优客工场,从而使后者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合并后公司的预估市值约为7.69亿美元。而在2018年,优客工场的估值曾高达30亿美元。
交易生效时,优客工场的股东和管理层将获得Ucommune International的7000万股普通股。完成后,优客工场管理团队将继续运营公司。
并且,优客工场股东还将有权获得Ucommune International最多400万股普通股的收益对价,前提是优客工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净收入达到特定目标,或在一定期限内使股价达到特定标准。
对于此次借壳在纳斯达克流通交易,毛大庆表示,“这笔交易符合我们的战略目标,并将释放我们轻量化资产模式的扩张。”
03
SPAC简介
这里我们也不妨对SPAC(全称为Special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形式作一简介。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寻找高成长发展前景的非上市企业进行重组,使后者达到“借壳上市”目的。
而与国内资本市场更为人熟知的“借壳上市”相比,SPAC往往作为一家已上市的平台,并不具有任何实际业务,只为可以寻找到一家优质企业,帮助后者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为美国主板上市公司。而在收购完成后,双方将形成一全新的公司名及股票代码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SPAC模式并非是优客工场的首创,早在2018年,中国赴美上市的48家企业中就有6家通过SPAC模式。2019年,SPAC的IPO募资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40亿美元。
2019年下半年,和睦家与美联国际教育集团——这两个分属国内行业中最大规模企业也先后通过SPAC在美国上市。并且这两家公司的命途显然比优客工场更顺遂:开盘首日,美联英语便大涨29.94%,报23.39美元/股;而和睦家也因此给老股东复星实业带来了16.47亿美元收益。
受市场影响,今年稍早些时候,国内英语培训机构「美联英语」也通过此方式完成在美上市。就在这新冠疫情延宕半年、资本市场不确定性陡升的2020年,SPAC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被高频提及的IPO路径。
根据全资本市场数据平台Dealogic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7个多月,已有20家公司通过SPAC并购交易在美国公开上市,筹集了121亿美元。
成长期基金Hedosophia董事总经理段熠理表示,“今年SPAC发行数量占到了纽交所IPO数量的一半。已上市SPAC空壳现在交易都是百分之二三十溢价:发行价是10块钱,现在也涨到了12、13块钱,这体现了二级市场投资人对SPAC找到优质标的和潜在投资回报的信心。”
去年,Hedosophia管理的SPAC帮助载人航天公司Virgin Galatic上市(当下市值50亿美元)。今年它们又发行了5只新SPAC,总募资额30亿美元,目前也在积极寻找中国标的。
花旗集团银行、资本市场及顾问业务主管Tyler Dickson近期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如今在大多数公司的决策层看来,它们都已成了并购和筹资领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04
SPAC模式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SPAC模式也不例外。
首先,SPAC模式传统观念上的偏见很难被改变,毕竟在企业家认知中,只有能力不足的“烂公司”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借壳上市。
其次,在SPAC上市过程中,企业更多是与SPAC一对一的交易谈判,被并购企业估值更容易受制于当时双方所处状态,使得企业估值可能存在两极化:如果是被并购企业急于上市,则估值往往被压低,若是SPAC更急于收购,则估值被抬高。
而疫情之下SPAC的爆发,可能是由于二级市场的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毕竟传统IPO需要9-12个月的漫长准备过程而言,SPAC的快速上马能让创始人获得更多安全感。
但这一模式究竟能否在中概股中被大规模复制,还要看接下来对投资者和创业公司“偏见”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