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集团在日前发布的2020财年财报,却强势扭转了败局。财报显示,公司2020财年净利润超4.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95亿元),创下了日本企业利润水平历史新高。而且,软银集团还由此成为全球第三大最赚钱的企业。前两位分别为净利润570亿美元的苹果、490亿美元的沙特阿美。从软银集团的亮眼业绩中能够看出,孙正义打赢了这场翻身仗。
对于软银来说2019年到2020年初是成立以来最灰暗的一段时间。由于旗下愿景基金的业绩拖累,2019年软银这辆过山车开始冲向谷底,有多家被投企业先后曝出运营不善的消息。
2019年5月,软银愿景基金投资组合中最亮眼的两颗新星 —— WeWork 和 Uber,先后演砸了自己的剧本。2019年,软银愿景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 —— Uber,先后陷入裁员风波、股价动荡、自动驾驶业务发展不顺等窘境。流血上市后三个月,2019年 Q2 亏损达52.36亿美元,创造了自 Uber 2017年披露财务数据以来单季度亏损最高值。
随后,WeWork 公布上市招股书不到两个月,这家联合办公空间初创企业就经历了从“一级市场估值最高的美国独角兽”、“今年美股第二大 IPO”到“估值缩水四分之三”、“最终取消 IPO”的疯狂坠落。
WeWork 估值从400亿美元到80亿美元的跌落,直接造成了愿景基金约100亿美元巨额亏损。而截至2019年年底,软银负债已达1730亿美元。有分析表示,光是这些巨额债务,软银每天就需支付约3-5千万美元利息。且由于这些巨额欠债,软银的信用评级也常年在“垃圾级”区间徘徊。但是过山车至此还未驶到谷底,进入2020年后,“美版拼多多” Brandless 正式宣布倒闭,打响了软银投资失败的第一枪,这是软银愿景基金成立以来第一个死亡项目。
而后3月8日,被孙正义称为“投资错误”的英国供应链金融公司 Greensill Capital 申请破产保护,最终导致软银11.5亿美元亏损。3月30日,美国全球卫星网络公司 OneWeb 官方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软银先前投资的20亿美元“打了水漂”。为了走出黑暗,这一财年软银通过售卖阿里股票等优质资产套现、使得软银逐步“回血”。
而近日软银集团的这一成绩,与全球股市的反弹相关。借助全球股市上涨的机遇,2021年愿景基金的运行业绩改善明显。同时,愿景基金投资的美国食品配送应用DoorDash、韩国电商创业公司Coupang WeWork等企业的上市,有效推动了公司业绩的增长。其中,Coupang的市值已经突破4000亿。
从2015年起,孙正义便开始对Coupang进行投资,投资金额已有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0亿元)左右,是Counpang最大的股东。仅这一次投资,就能给软银集团带来千亿元的回报。
并且重整后的WeWork也给软银带来了生机。在诺伊曼时期,WeWork的创始人钟爱派对文化,将公司的许多资产用于不必要的消费,这让孙正义很是不满。所以在将诺伊曼踢出局之后,软银狠心地裁掉了大量员工,忍痛变卖了许多非核心业务,减少了在诺伊曼时期的建设支出,也放缓了投资脚步,重新评估现有的房产,WeWork相当于经历了一次大换血。
而从总体来看,孙正义的这些操作还是有效果的。2018年,WeWork年收入为18亿美元,2019年收入为32亿元,2020年即使有疫情的影响,但在软银的维持下,WeWork依旧实现了32亿美元的营收,毫无疑问,软银的措施起到了作用。横向对比另一办公共享空间IWG,其在2020年的收入与WeWork相近,约为32亿美元,并且较之2019年有所下滑。
能够在疫情之下稳定住营收,WeWork也给足了软银信心,当下的WeWork尚存在的“质疑”包括2020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8亿美元,并且据数据显示,WeWork已经在2020年末将未来租赁相关付款额削减了40亿美元,用于减轻负债,从而能让自己的现金流更好看一些,从而提升估值。
而在此次通过SPAC上市之后,合并BOWX之后还将为公司带来13亿美元的现金,加上本身的7亿美元现金,即使在当前WeWork净债务22亿美元面前,也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据悉,WeWork此前的亏损多来自于投资增长,而在软银减少投资款项之后,WeWork到2024年销售额有望实现70亿美元,所以最终,在愿景基金的强势表现下,软银集团吸金能力令人瞩目,孙正义再次印证了身为“亚洲巴菲特”的实力。
另外,软银集团周三发布声明称正计划发行2021年进行第二次以日元计价的债券,计划发行4050亿日元(合37亿美元)债券,主要针对个人投资者。软银报告称,截至3月31日的三个月净收入为1.93万亿日元,基本上全部来自对新上市公司Coupang Inc.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