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航空业公司来说,在国际MSCI的ESG评级表现大多处于中等,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航空运输业承载着促进人文交流、经贸往来的重要使命,其发展需要平衡航空资源、社会需求、环境因素和经济利益,与ESG理念有着天然的联系。
普华永道在去年发布的《航空业ESG趋势观察》中指出,ESG是航空企业在新的宏观环境下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企业实施ESG并不只是满足监管和投资人的要求,而是真正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比如ESG信息披露直接影响信用评级。一直以来,贷款方在评估公司信用时,一直关注其信誉。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可以帮助投资者关注企业的可持续性,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提升投资回报。
航空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信贷的行业,而良好的ESG信用评级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社会影响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获得绿色信贷或发行绿色债券。
航空行业ESG评级领先者的相关实践表明,企业对内应有清晰的ESG战略及行动举措,对外应通过高质量的ESG信息披露对行业关键议题进行回应。
近日,中国飞机租赁CEO潘浩文指出,中国飞机租赁已具备中国、欧洲和美国飞机维修、拆解、零部件经销等齐全牌照,能够提供一站式中老龄飞机综合解决方案,提升中老龄飞机的使用价值和变现价值,以实践推动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通过售后回租等方式,帮助航空公司有序管理中老年飞机。
同时,公司利用“买、卖、拆、租、修、改、换”的经营模式,增加航空公司招牌挂出售的中老年飞机的后续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飞机租赁帮助航空公司及时淘汰老旧机型,补充新一代的节能新机型,减少航空公司整体能耗。
从近期披露ESG报告的上市航司来看,在六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规模排名前四的航空公司——南方航空(SH600029,股价6.69元,市值1134亿元)、中国东航(SH600115,股价5.08元,市值958.8亿元)、中国国航(SH601111,股价10.11元,市值1468亿元)、ST海航(SH600221,股价1.51元,市值502.0亿元)均披露了2021年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以下均统称ESG报告),而其他两个民营上市航司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并未披露相关报告,可见企业规模和性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对ESG理念的重视程度。
从披露2021年ESG报告的四大航司来看,国有三大航的ESG报告可视化更强,版面经过精心的排版设计。
除去样式来看,四大航司ESG报告的内容共性较强,大体可分为安全、绿色、服务、公司治理、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员工与社会关怀这六个主要板块。
相关资料显示,在往年披露的ESG报告中,航司一般都会披露绿色发展情况。随着“双碳”成为国家战略,航空业作为高能耗行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更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于是,在2021年的ESG报告中,四大航司均在绿色发展板块新增并重点强调了“双碳”这个关键词,并用详细的案例和数据进行说明。
南方航空以三页的大篇幅,详述了公司的“双碳”蓝图,列出了七大碳中和行动,展示了推进“双碳”实践的路径、案例和成果。
例如,南方航空优化三亚方向航路走向,调整使用陆地航路为主用航路、海上航路为备用航路;结合西南地区空域调整进行航路优化;新增深圳-内罗毕、浦东-纽约02航路,节省航程距离,减少飞行时间和航油消耗。
通过上述方法,2021年累计节省飞行距离约667万公里,节省飞行时间1026分钟,减少油耗3077吨。
中国东航则以示意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现了航空运输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和能源管理过程,也介绍了2021年10月12日运行的我国第一班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的情况。
通过多项节能减排措施,中国东航四年累计节油39万吨,四年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22.85万吨。
另外,中国国航披露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创新性举措——在国航APP推出全新绿色出行服务“净享飞行低碳行”,旅客可以自愿选择通过飞行里程或现金支付的方式,参与国内植树造林等碳减排项目,自主实现“碳中和”飞行,降低航空出行碳排放对于环境的影响。
ST海航也介绍了若干生动的减碳案例,如海航自主研发飞机表面洁净智能机器人为飞机“洗澡瘦身”,该设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清洗过程中可节约水资源50%以上;在波音737机队传统融合式翼梢小翼基础上加装下小翼,进一步减小阻力、增加升力,燃油效率提升约1.6%,改装后平均每架飞机每年可节省燃油114.7吨,减少碳排放361吨。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运营主管合伙人钟晓扬曾表示:“ESG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在这个大趋势下,航空企业需要制定整体的ESG战略和发展目标,采用系统的方法持续迭代和完善;围绕企业价值链的各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制定年度ESG报告披露;从多方面入手优化ESG评级。我们认为,良好的ESG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公司自身更好地进行内部治理、吸引人才、开拓市场、建立品牌声誉,还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获得可持续价值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