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权力达到最高峰时,最能体现它的就是修宪。但是世界上,却又这这样一个机构,它的存在本来就是违宪的,但是它却掌握着世界经济的主动脉,它就是美联储。
诞生于1787年的美国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基本框架,随后在至今的这些年里,美国又颁布了二十七条宪法修正案完善了美国宪法大纲。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在原本的大纲中还是在这27条宪法修正案中,宪法都没有明文授予美联储给引导利率下降或无限制购买资产的权力。
但自1913年美联储成立以来,美联储已经一步一步的将量化宽松政策的上限提高了无限额,换句话来讲,也就是美联储可以根据其需要随意的使用量化宽松政策。
在过去的40年来里,美联储通过直接干预国债供应将降低了承担赤字支出的成本,将短期利率降至零。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只要遇到危机之时,美联储的量化政策必将与之相应出现。
1929年的经济萧条,使得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被大家广泛接受,而这一理论体系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流动陷阱就是量化宽松政策的最早原理。
1973-1982年中的两次石油危机,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也是极力主张去通胀。1985年美国更是利用强迫其他货币升值的价格手段来影响资本流动,转嫁赤字。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则是在价格工具失效后通过量化宽松的数量手段来转嫁危机。而大家对于量化宽松的广泛应用也是始于这次危机。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08年-2011年期间,美联储曾多次调整其存款准备金率,累计次数达到二十余次。而利率也在2000年之后接近于零。
而为了弥补新冠病毒带来的损失,早在今年的3月16日美联储就直接把利率降到近零,并启动QE4,推出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使得美联储进入了无限量化时代。
但是一味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带来的也是楼台高伫的债务,在2008年以前,美联储主要持有短期国库券和中期国库票据,同时持有少量稳定的长期国库债券。
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开始,美联储就放弃了这一策略,转而开始大量抛售和购入某一类债券。
在19年底公布的各国债务数据中,美国以高达23.07万亿美元的债务位居第一,并且其的债务水平是位居第二的日本10.27万亿美元债务的两倍、远高于意大利2.7万亿美元、法国2.68亿美元、英国2.38亿美元、德国2.32万亿美元、更是以达到了中国债务的10倍左右。
而在今年,从最新报告来看,美联储的国债总额又创新高已超过了25万亿美元。
虽然美联储现任主席鲍威尔近日在接受CBS“60分钟”的节目表示,应对于新冠危机,美联储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弹药远没有用尽。“只要我们需要,我们将竭尽所能。”但无限的量化宽松,真的是解决之道吗?美联储的各项购入政策的背后掩盖的是实际经济增长的缺乏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