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个会议都重点提出碳中和、碳达峰,这个词实际上很早在2016年签订巴黎协定时候就已经有了。重返巴黎协定,使得碳中和、碳达峰的承诺再次成为焦点。碳中和意味着发展清洁能源来中和过去排放二氧化碳过多的企业,从而实现碳达峰,即碳排放量不再增长开始从峰顶回落。
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明显是按照碳中和这条路线走的,无论是发展新能源车、风能太阳能光伏,还是从2017年供给侧改革。实际上都是全球碳中和大趋势。近期大宗商品大涨,碳中和再次被诸多机构理解为第二次供给侧改革。实际上这种理解存在一点泡沫成分,碳中和能够限制各个工业领域还很久远。在此之前应当先建立好全国整个碳中和管理系统。据多方新闻报道全国碳排放权益交易所务必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全球联动性金融品种势必将推出。而且预计比主板注册制、和央行数字货币来的都要快。
据深圳碳产权交易所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参与。一旦推出碳期货品种,势必引起金融市场一种炒新热现象。就像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包括比特币刚发展到国内时候,新鲜事物总是对资本充满吸引力。
一,为什么说碳中和是泡沫?
碳金融品种非常特殊,假设全国碳交易所已经设立,那么相当于上市公司的是谁呢?是新能源风电、光伏等这些可以向国家申请碳排放配额的企业,他们将碳排放配额(CCER)通过碳资产经纪公司(相当于券商)在碳排放产权交易所挂卖,卖给那些每年碳排放配额不足的传统企业。而传统企业会被限制碳排放到一定低额度,如果要超出就得向碳交易所买配额。这样就相当于传统企业将直接补贴给新能源企业。这样全国每年碳排放量就直接控制住了实现碳达峰目标。
这就是碳交易所必须先建立的意义,有消息称国家电网正在研究或先准备将电力产业首先纳入。国网英大作为国家电网唯一参与碳资产管理经纪公司和碳交易所的下属企业,申请建设全国性碳产权交易所,传闻或将上海碳产权交易所作为全国交易所。总之全国碳产权交易所今年是必然推出的。至于是否能上碳期货品种未有定论。
我国碳排放量虽然目前没有精准的检测统计,但是在估算上是公认的全球首位。在目前新能源初期发展阶段,传统太碳排放行业依旧存在。碳排放配额需求量大、供给有限,如果是碳期货品种推出势必涨到一定泡沫水平。但是随着新能源发展,申请自愿减排碳配额(CCER)的企业越来越多,传统行业需求越来越少。达到碳达峰以后,势必会刺穿泡沫。最终这种碳交易也将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变得失去意义而淘汰。最终结果是将归0的。
这与其他金融品种投资者最终愿景不一样,如比特币其愿景是最为去中心化全球货币总体供应量会越来越少;品种期货是用来调节供求两端平衡;股票是企业权益跟随企业业绩发展,企业与投资者达成共赢的愿景;而碳产权的属性注定是一种泡沫。
我国各类期货品种或多或少会和国外期货共振,因为涉及到全球供给问题。碳交易表面看起来每个国家碳排放量不同,碳达峰标准不同似乎互不关涉。但是节能减排,本质上势必压缩钢铁、有色周期行业,发展新能源。这些都是全球产业链联动的。
二,最先受益者:碳排放检测、碳资产经纪商
如果建立全国碳交易,必须有能检测企业碳排放的技术,以防在传统行业偷排,还要给碳排放立法,建立惩治监督制度。同时还要可以检测新能源、林业等的贡献,以此据发放排放权配额。那么能够做到这两样其中一个的检测企业就便是优先受益者。目前未有明确碳排放检测的订单合同存在。能够做到空气检测技术的上市企业不多,有先河环保、聚光科技、汉威电子等。
而碳资产经纪商目前似乎很多,但是都是目前地方交易所的会员。全国交易所未设立,牌照和会员都会给谁,其中变数非常大。目前地方交易所的碳资产经纪商不一定能被全国交易所认可。头部大企业被发放牌照和会员概率大,像国网英大为碳交易准备了十多年的上市公司应该不会缺席。
为什么说目前地方碳资产经纪商存在被颠覆可能?就在2017年我国暂停各地CCER项目(碳排放自愿减排配额申请)。也就是相当于碳交易里面的IPO环节,当时申报、检测、立法等等都不规范造成市场乱象。诸如植树造林项目、水电站等等当时难以测算减排贡献,造成市场碳排放配额供给过多,大企业也没有检测限制和惩罚立法案,导致各地市场长期低迷。这也是过去那些碳交易经纪商存在被颠覆的可能。
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来看有100亿吨,建设全国交易市场后,碳交易资产经纪商开始收佣金、新能源产业通过卖CCER给传统企业相当于得到补贴。以北京现在30元一吨的均价,每年大致2000亿左右补贴。当然全国限额后,这个价格肯定越来越高。百元以上应该会很正常。所以相当于对新能源补贴每年万亿的预期。所以全国碳交易所建设后流动性也会越来越好,碳交易经纪商才会受益。
三,供给侧改革2.0
碳中和以前只会让人联想到新能源、环保行业。少有联想到周期行业供给侧改革。今年大宗商品涨价浪潮下,碳中和似乎加强了周期逻辑,甚至有机构高喊周期股以钢铁为主迎来第二轮供给侧改革。
传闻在国家电网支持下电力行业将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系统,依据比较靠谱,毕竟我国生产过程排放碳主要是火电造成的。而终端行业以钢铁、水泥、石油化工、电解铝为排放重量级行业。所以火电最先受限制,并且国际不认可水电,认为水电会破坏植被土壤。我国电力目前新能源占比还是低的。所以碳交易所如果开市价格供求因素也比较均衡的。而钢铁、有色化工等目前还是预期,短期并没有落实的可能。在已经体现全球放水涨价的基础上,某些品种因为碳中和过早透支预期,也是在制造短期泡沫。
总结:资本市场每一个新事物发现总是令人心潮澎湃,好似哥伦布再次发现了新大陆,新的金山银山。不曾想又是一个制造泡沫的开始,在新能源发展迅速的今天,以德国等欧盟国家为代表的49个国家实现碳达峰。全球碳中和趋势已经开启加速,我国碳金融品种即将推出,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