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堪萨斯城联储主办的为期三天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题为“货币政策框架评估”的重要讲话。
在此次讲话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希望通胀在一段时间内平均增长2%,即采用“灵活形式的平均通胀目标制”,将允许通胀率适度高于2%,以抵消疲弱期的影响。也就是说,美联储希望的目标不是固定的,可以略高于2%,也可以略低于2%,但在一段时间内平均增长2%。
而这也是美联储自2012年以来,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的最大一次调整。此前,美联储相关政策表述是致力于实现通胀率位于“对称性的2%目标”附近。
而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政策,我们需要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去看看这个政策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在当时,各国都寄希望降低通胀,认为设定一个明确的而且公开的目标是有好处的,也是因为如此,经过一系列的协调后,在90年代中后期,美联储达成共识,以2%作为一个通胀目标,2012年,2%就成为一个官方的目标。
美联储以2%为指标,来决定升息或者降息,实现2%的通胀,且不补偿通胀高于或者低于2%的时期。而现在,美联储准备采取“平均通胀目标制”,通过2-3年的历史区间来计算平均通胀水平,最后实现2%的平均通胀。
举个例子:以2019年—2020年为区间,如果2019年通胀为1.5%,那么2020年可以设定为2.5%,1.5%+2.5%=4%,除以年数2,刚好2%。而实际上这背后的原因,就是美联储想在“不搞负利率的情况下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
01美联储此次做出该决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从字面意思来看美联储向市场表态,即使美国经济复苏,失业率下降,美国国内通胀超过2%,也不会加息。毕竟加息会直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还债支出,对经济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疫情影响下美国经济的复苏。
其次,美联储显著淡化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实现2%的通胀目标的立场,取而代之的是长期平均通胀目标,令市场对于美联储在更长周期内保持零利率的超宽松政策立场的预期升温。事实上,美联储前任主席耶伦也提过类似的“提高通胀容忍度”的观点。而自金融危机结束以来,美联储一直在设法实现2%的通胀目标。但大部分时候,美国的通胀都低于这一水平。
美联储的两大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更新通胀率长期目标表述后,在就业方面,将淡化对低失业率可能导致过度通胀的担忧;在物价方面,将在通胀率持续低于2%时采取适当货币政策,容忍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超过2%,以实现平均通胀率2%的长期目标。
而且此次讲话也意味着未来几年时间内美联储将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退出时间将继续延长。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赤字规模将继续膨胀,政府债务负担增加,政府部门杠杆率持续提高,以刺激就业水平回到美联储的新标准范围。
毕竟在未来几年美国的实际利率水平很难提高,下降的概率偏大。因为通胀水平提高的速度大概率要快于名义利率,导致实际利率进一步为负值,但负实际利率水平的大小要视美联储是否继续加大国债购买力度而定。
02政策导致市场反应不一
据悉,此决定一经公布,标准普尔股市指标连升七日,美股甚至可能走出1986 年以来最牛的八月走势。
债市的反应就比较分歧。短债市场向更加宽松的货币当局欢呼,而长债市场则担心更大的通胀机会,30年国债遭到抛售,收益率曲线变得陡峭。美国5年与30年国债的利差,扩大到1.24个百分点,呈现出2016年以来最大的利率落差。
也就是说,从债券市场来说,美联储的政策短期更加刺激,长期有更大的危害。
外汇市场跟随短债而动,美元指数明显下挫,英镑对美元升值到1.33,欧元 1.19,MSCI新兴市场货币指数显示,美元对新兴货币贬到今年二月的低位。黄金曾经在鲍尔讲话期间急升急跌,全周下来上升。
03美元或迎来大幅贬值风险
并且此次的讲话也加速了美债危机,美元或迎来大幅贬值风险。
美国财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6月份,外国官方投资者持有的美债已经下滑了206亿美元,其中中国减持美债幅度最大。根据美国财政部门最新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6月,中国抛售了近100亿美元的美债,并且一举成为了当月抛售美债最多的国家。
而在过去的22个月当中,中国累计减持的美债已经达到1,437亿美元,按照平均汇率计算,大约是9,900亿人民币左右,接近10,000亿的规模。
当然除了中国之外,目前全国有超过40个国家也开始纷纷去美元化,比如过去几年很多国家就纷纷从美国运回黄金,增加外汇储备当中的黄金比例,同时纷纷寻找外汇储备和交易多元化。
截至目前包括中国,德国,俄罗斯,法国,印度等一些主要国家已经对外宣布,在一些大宗商品贸易交易当中减少美元的使用,甚至抛弃美元,改用其他货币进行交易。
最近一段时间,更是有很多权威机构对美元贬值拉响了警报,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罗奇预计,未来几年美元将会暴跌35%。
另外北欧联合银行则预测,未来两年内,美元可能会大幅贬值20%~25%;甚至连美国本土的金融巨头高盛也发出警告称,美元正面临“失去其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