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活在传言中的回港二次上市,终于靴子落地。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携程回港的上市指导价或比前市场预计的333港元/股更低,至268港元。在打新阶段,携程与彼时、以及的火热认购形成强烈反差,超购约4.96倍的成绩成回港上市13家中概股中表现最差的一支。
截至4月12日晚间8时30分,携程集团在香港公开发售已获得超过5.31倍的认购倍数。根据富途控股(NASDAQ:FUTU)旗下富途牛牛的数据显示,融资认购额达46.51亿港元。携程港股融资额居前三的券商分别为富途证券(20.17亿港元)、辉立证券(9.4亿港元)和华盛证券(5亿港元)。目前携程的交易已经截止。此时对于携程来讲正面临着新故事难讲,还要面对的“乘胜追击”的局面,在很多的投资者心里携程都来留下了“尚能饭否”的疑问。
根据相关消息显示,4月6日,携程回港二次IPO通过港交所聆讯。4月7日晚间,国内最大在线旅游平台携程宣布,经高盛(亚洲)、J.P摩根等公司保荐承销,公司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文件显示,携程计划全球发行3163.56万股普通股,其中在香港公开发售221.45万股,股票代码为“9961”,参考于携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存托股票(ADS)的价格,携程此次在香港上市公开发售的最高发行价为333港元/股。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3个用途,拓展携程的一站式旅行服务;巩固携程行业领先地位以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对于携程的打新遇冷,一位港股打新的基金人士曾表示:“核心业务不稳,持续遭受冲击,甫一回港上市公开筹措认购资金,又遭遇投资者冷待,携程上市后市场表现堪忧”。
2020年,携程的交易总额、营收、利润均下滑。根据招股文件,携程2020年183亿元的总收入较2019年的357亿元同比减少49%, 32.47亿元的净亏损相较于2019年70亿净利润同比下滑146%。
并且,纵观携程整个2020年的发展,在疫情的巨大冲击之下,各大OTA企业其实都面临的巨大的压力,携程也不例外。作为行业的龙头,在整个市场都面临黑天鹅冲击的时候,携程无疑是被冲击最严重的那个,截至 2020 年 9 月,携程上酒店ID数减少16.3 万个,预计2020年关闭的各类酒店数近15万家,部分大中型及众多小型旅游机构遭受市场出清。而这些都导致了携程估值的下降和对于投资者的吸引能力。
另外,相比于最近一段时间在港股上市的2010年之后成立的各大互联网公司来说,携程似乎让人有些看待老前辈的感觉,毫无新意。毕竟相比于这一票新兴互联网公司来说,1999年成立的携程似乎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企业了(成立于上个世纪),2003年携程就已经实现了美股上市,目前,携程的业务模式几乎都已确定, 其主要业务包括酒店预订(占比38.94%)、交通票务(39.02%)、背包旅游(6.78%)、商旅旅行(4.79%),并且在多年的发展助力之下成为了国内OTA行业的老大哥。
但是虽然,携程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无可争议,但是对投资者来说价值已经不大了。毕竟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大家看的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前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家公司刚刚成立不知道其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的时候,其实最容易说发展的故事,因为虽然没有人可以证明但是也没有人可以证伪,谁能保证这家公司以后不会成为类似于腾讯、阿里、字节这样的巨头呢?但是,携程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家公司实在是太确定了,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确定的,这种稳定的让人害怕的稳定,反而让携程不那么具有想象空间了,这才是为什么香港资本市场没有给予携程与其地位相应的欢迎的原因。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后起之秀的竞争压力,2020年第二季度,美团的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营收超越携程,随后其优势越拉越大。2020年美团公司Q4收入增长了34.7%达到379.17亿,其中占收入超过一半的外卖业务,同比增长37%,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增长了12.2%,新业务同比增长了51.9%。第四季度收入71.35亿,同比增速也缓慢恢复到了12.2%,要知道,2020全年疫情基本都在反复。美团能用如此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从2020年财务数据来看,美团点评在“到店、酒店及旅游”的总收入为213亿元,而携程总收入为183亿元。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团的数据不仅仅是旅游板块,还包含了到店业务,因此两者未必可比。不过该数据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该行业的竞争压力之大。
所以目前对于携程来说,要想方设法给市场更多的可能性,这才是其发展的根本所在,才能让市场给与它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