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末开始,刘强东就一直忙着“卸任”。即便时间来到2020年,他也没有停下自己“卸任”的步伐。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以来以来,刘强东已卸任多家旗下公司的职务。今年2月,京东27亿元收购北京翠宫饭店100%股权,刘强东任经理、张雱任法人。今年5月15日,北京翠宫饭店有限公司法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刘强东退出经理一职,同时张雱退出法人、执行董事。
6月,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东——宿迁东泰锦荣投资管理中心发生工商变更,刘强东卸任法人,变更为区力;同年11月,刘强东卸任京东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经理一职,其助理张雱卸任执行董事,同时退出的还有监事李娅云。新增王晓波为执行董事、经理,檀赛利为监事。
2020年以来,刘强东更是频繁卸任旗下公司高管职位。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46家企业,这其中还包括京东数科的运营主体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京东物流全资子公司、京东云计算全资子公司等运营主体的高管职位。
而这种种的行为,也代表着刘强东正在慢慢的退居幕后。
01
刘强东卸任背后的原因
毕竟,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很大程度上刘强东就代表着京东。他的一言一行会被放大,并上升到创始人与企业品牌混同的层面。
2018年9月,刘强东深陷负面新闻,面临境外侵权诉讼风险。京东官方对此进行了回应,称刘强东在美国商务活动期间,遭遇到了失实指控,将针对不实报道或造谣行为釆取必要的法律行动。随后,随着证据的不断抛出,这个事件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转。直至北京时间2018年12月22日凌晨,明尼阿波利斯市亨内平县检察官办公室公布刘强东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不予起诉。终于将此事盖棺定论。
该事件不仅对创始人个人声誉产生影响,还直接影响了京东的股价与品牌价值。如事发第三天,美股重新开市,当日京东市值跌去了27亿美元,约合187亿元人民币。所以从那时起,刘强东就在布局逐步放权了。
而作为承担了京东90%盈利的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新任法人代表、执行董事,徐雷在京东集团内的地位还是举足轻重的。虽然不少人是在刘强东卸任后才听说了徐雷,但在过去十年的京东生涯中,接班人徐雷在多个关键岗位上都有不错的表现。
2018年年底,京东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这次调整被称为京东史上规模最大的组织架构变革:京东商城被划分为前台、中台、后台三部分;新成立了平台运营业务部、拼购业务部,整合生鲜事业部并入7 Fresh;同时,徐雷被推到台前,任轮值CEO,京东内部三大事业群从向刘强东汇报,改为向徐雷汇报。
2019年1月23日,京东集团将京东商城升级为零售子集团,京东集团由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数字科技三大子集团组成。徐雷、陈生强、王振辉分别担任京东零售、京东数字科技和京东物流的CEO。徐雷负责的零售集团占据京东集团90%的收入,其在集团内地位被进一步确立。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没有刘强东坐镇,京东在2019年实现了盈利。京东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京东集团实现净收入5769亿元,同比增长24.9%;归母净利润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589%;其中,京东零售经营利润率从2018年的1.6%提高到2.5%。从单季度指标来看,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7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不但扭转了去年同期的亏损状况,还实现了盈利。
如此斐然的成绩,让京东集团意识到,职业经理人的专业能力或许能让京东走的更远。此次刘强东的卸任也意在推出及放权培养下一代职业接班人。
但是人们谁都没有想到过在2019年,刘强东竟然敢什么都放手。2019年刘强东放手了京东物流,跌破了很多的眼框。毕竟在大多数眼中,只要是刘强东没有卸任京东物流的相关事宜,他的放权就没有什么大问题。那么到底为何在大家眼中,京东物流对于刘强东来说那么重要了?
02
快递行业的危机
自成立京东以来,刘强东就大刀阔斧地“开发”了京东物流。他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物流,让平台和物流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即便现在,京东物流前进的步伐也没有停止。2020年6月8日,京东物流对外宣布,将发起新一轮的物流大提速。在规划中,将以新基建下沉、仓储模式创新、产业带打造、生鲜冷链物流建设和快递进村等核心措施,继续强化物流基础设施能力。换而言之,京东物流将让更多的城市和地区享受“一日达”的服务。
据悉,未来将会在更多的低线城市,新建城市仓或者转运仓,大大提升了物流的速度与效率。而京东物流经过多年不间断的发展,也摆脱了长期以来的亏损,实现全局盈利。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京东物流和顺丰的高效速度,也是国人们有目共睹的。但是未来只会留下顺丰和京东物流,虽然有些“自大”的感觉,但同时也给很多物流企业敲响了警钟!而有一些企业,在警钟敲响之前,就已经“败下阵”……
而在在现在的快递行业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强者越来越强,弱者却越来越弱。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我国快递行业的总营收达到了5100亿元。除了一些主流的快递企业以外,很多的二线快递品牌基本上都在夹缝中求生。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不少快递企业濒临破产、倒闭。曾经火爆一时的如风达、宅急送等,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而现在,就连全一快递都败下阵来。2019年10月,全一快递正式对外宣布停止运营。
创办于1992年的全一快递,是一个比较老牌的快递企业。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递品牌崛起,它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难。创办初期的时候,它是中国大陆第一批快递公司。等到2000年的时候,更是和16家小型快递公司进行合并,开始主攻国内的快件业务。
17家公司合并后,其中的小快递老板们都成为了全一快递的股东,而且彼此之间的股权关系也比较的明朗。再加上2000年前后,国内的物流市场竞争还不算特别的激烈,所以全一快递的发展也很是不错。短短的一年时间,它就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100多个营业网点,成为了行业的“扛把子”。
巅峰的时候,全一快递旗下共计拥有1.2万名员工。业务除了快送以外,还有国内次日达、国际空运等等。据悉在全一快递业务中,公司配备了10架运输机。虽然还没有成为一线,但是在二线市场中,却是佼佼者般的存在。
但是好景不长,而也正是因为全峰快递的迅速发展,这也导致了全峰快递的快递小哥素质也是良秀不齐,服务质量很差。并且在2004年全一快递以前的那些小公司的股东们,在公司管理上产生了分歧,甚至经常摩擦出矛盾。虽然后来经过了新的股东整合,但还是未能解决问题。
最终全一快递的两位大股东,在上海市重新成立了另外一家新的快递公司。不仅如此,还将原本很多属于全一快递的整体资产转移至新公司。小股东们在看到这样的操作后,纷纷抛售自己的股权,一代传奇开始走上“下坡路”。
而从2010年开始,全一快递还经历了多次的“卖身”。虽然也发展成为了加盟类型的快递公司,但是这时候我国国内的快递行业已经慢慢开始崛起。而全一快递更是错过了电商行业的红利期,失去了机会也就输了未来。
而除了全一快递以外,还有一家名为国通快递的老牌物流公司,也随着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亏损的窘境。2003年成立的它,也算是较早一批的快递公司了。随着越来越多物流公司的崛起,国通快递的业务萎缩情况明显。去年的3月,国通快递发出了“经营困难、严重亏损”而将长期停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