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一度的金融危机,恐怕就要来了。2019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不是什么魔咒迷信!而是是人为制造的!
既然不是魔咒,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次危机呢?
去杠杆”去了3年后,金融圈的回流潮,终于还是来了。
被这股汹涌潮水裹挟着的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和故事,但谁都躲不过去一个字:势。
去年,不记得谁说过,2018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或许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01
2019年的金融危机已经到来
在过去的30多年,全球金融体系曾经历三次严重危机:上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爆发债务危机;90年代有亚洲金融危机;10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
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已经开始相继减速:从2018年初,OECD领先指标,就开始回落,中国制造业PMI,在去年9月达到最高值以后,不断回落,12月跌破荣枯线;欧元区和日本制造业PMI,也是全年持续回落。德国和日本竟然出现了经济大滑坡,2018年第三季度,日本GDP环比下降0.3%,德国GDP环比萎缩0.2%。虽然谈不上进入衰退期,不过德国和日本这个数据,确实让人担心。
美国经济表面看来一枝独秀,但是在第四季度后,也有下滑趋势。美国制造业PMI指数,在去年9月份开始就明显下滑;去年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首次低于100,并呈继续走低之势;再加上,美国通胀水平也依旧不断上升,美国经济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2018年全球经济已经遭受到巨大冲击,但多家投行、世界银行、IMF都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世界银行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2.9%,2020年为2.8%,这两个数据,都比去年6月份预测的数据,降低0.1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2018-2019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测,由3.9%下调至3.7%,这是自2016年以来,IMF首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其中,IMF对美、中、欧、日四大经济体2019年经济数据,都有明显下调。
如今,2019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一切都在应验。
体去产能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金融去产能。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所有的资本、资源、和资金都在向头部机构集中。在这个框架下,金融圈回流潮的出现,是如此理所当然和大势所趋。
02
对于金融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而每个在此框架下的个人,有几条路可走:
1,如果你是一个家里没矿,一心只想赚钱养家提升能力的金融圈小社畜,那么,在目前以及未来漫长的金融寒冬里,最好能找到机会,进入大平台。
19年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是因为08年金融危机后各发达国家疯狂进行量化宽松政策,同时为政府开支大举国债,一边印钱,一边发债,让人拿钱来买自己的债,再用债务的资金投入金融市场维持低利率的贷款投资,用投资收益的资金再投入债市来玩金融游戏。
细化来说总结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行业毛利率降低,规模大的公司能手握优质业务逆市发展,而你在其中更容易实现价值。
第二,资本寒冬下,大平台对于环境更加敬畏,业务发展也更稳定规范,不会让你动不动就经历“公司暴雷了,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生惨剧。
2,如果你对一个方向很坚决,它又正好在你擅长的点上,你就去做。大平台和小平台都不是永远的。近期华泰联合的逆袭故事就是实例。
时代趋势一直有它的客观性,但人是主观的,而且是长期主观的。
3,无论经历什么,选择什么,调整心态是必须。
金融行业容易让人短视,因为它对你的所有考核都是短期的。但人生从来不是,从大的人生周期来看,任何一个点线面都没有实际意义,趋势和方向才最重要。
我向来不相信所谓的风口论,但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不要和“大势”作对。
年轻时,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靠的是能力,才华和努力。
却并不知道,支撑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从来都是: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能够改变人生轴向的动因只有三点,时代的红利,狗屎运,还有父亲的实力。
年纪越大,第二点和第三点呈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用递减,唯独第一点,长期适用且可延续。
所以我还是想说:如今的经济寒冬下,时代的底色或许是悲观的,但我们的主观期望可以是乐观的。
乐观不代表寒冬不存在。寒冬可以存在,温度可以再低,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有机会直面自己:到底什么才最适合自己?
乐观首先就是承认残酷的现状,然后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势”和时代的“势”结合起来。并且深信,自己是能熬过冬天的强者。
困难即机会,问题即业务。
每次潮汐都能看见有人裸泳,但同样也能看见漂亮的贝壳。
关于我们alphalio
关于我们alphalio:“FinTech, FunTech”, 让金融变得有趣。
智芝全智能科技是一家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金融数据公司。我们力争成为全球最普世化最前沿以智能量化为主题的投资研究机构。同时向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提供最全面的非传统金融数据支持和最优化的主题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