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多行业一样,中国乳业的研发创新并没有固有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各大乳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系列成果陆续出炉。
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中国的乳业企业已经开始走在世界的前列。
众所周知,飞鹤是中国奶粉市场的龙头企业,其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发表论文10篇和21篇,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飞鹤于2019年11月13日在香港主板上市。上市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公开的财报看,2019年年营业收入137.2亿,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了185.9亿元,2021年半年度财报营业收入是115.4亿。
今天我们就从ESG的角度分析一下中国飞鹤的投资价值。
在环境方面,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飞鹤于三年前就引入了“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综合利用项目”,以风干秸秆和牛粪为原料,通过高浓度厌氧发酵,制备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实现了国内寒冷地区玉米秸秆和畜粪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克东县到目前为止仅一个项目就可以解决现场回收的100000亩玉米秸秆和“万头牧场”奶牛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可实现年产量700万立方米天然气和50000吨的生物有机肥料,使约14000亩黑土地有机质增加1%。
此外,中国飞鹤还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促进节能减排。自2006年起,中国飞鹤投入大量资金推广“煤改气”。
据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飞鹤“煤改气”项目共减少二氧化碳104000吨,相当于减少4万余吨标准煤的燃烧。
在设备和工艺上中国飞鹤进行了改造优化,降低了工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
从2019年到2020年,飞鹤总共减少1326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707万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飞鹤不断创新环保措施,将新技术、新模式应用于办公、并通过鼓励节约办公用电、倡导无纸化办公、减少出行碳排放等措施,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整个产业链。
中国飞鹤在环境责任上成为中国企业ESG的样本。
社会责任方面,2021年中国飞鹤的ESG报告相比单纯捐钱捐物,或局限相关利益链付出,其最大特点是将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拉长了社会责任的深度、广度和专业度。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成为中国奶粉市场第一品牌、港股大白马之后,中国飞和将以更强的实力,专注于更有深度的扶贫。
飞鹤所在的乳业产业链条长,横跨一二三产业,上游为原料奶供应,中游为乳品加工,下游为市场流通。以农牧业为源头,以服务业为末端,与“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紧密相连。
为了方便贫困地区的医疗救治,飞鹤先后捐赠了多地区医院的基本医疗设施,并先后向甘南、克东等地的医院捐赠了数百万台医疗设备,为当地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截至2020年底,中国飞鹤共资助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甘南县、龙江县、泰来县、拜泉县、克山县等80多所学校的贫困学生,受助超过5000人,捐款总额400多万元。
除此以外,中国飞鹤还凭借其强大的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带动上游牧草种植、奶源建设等产业发展,将当地专业农场和自有牧场纳入产业集群链。
在飞鹤产业集群的帮助下,黑龙江省当地贫困家庭的土地成功转为饲料用地。贫困家庭直接拥有租赁收入,带动全省100多万亩耕地升值,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增加15万农民增收,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公司治理方面,飞鹤2020年度ESG报告表示,公司通过实施有效的乳业产业链生命周期管理,对产品品质严格把关,坚持缔造无愧品质之名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据了解,飞鹤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涵盖4个业务板块、10个产业环节、40多个业务流程,确保每个产品来源的追溯性和质量信息的透明度;组织各部门每年进行两次限时追溯演练,分别对包装材料、原材料、产品进行演练并撰写追溯报告,确保追溯体系的有效性。
中国飞鹤在2017年首次向供应链合作伙伴提出“厂中厂”的生产模式。
该模式下的生产链合作伙伴,在生产安全管理、质量控制、车间管理、环境控制等方面,完全以飞鹤为标杆。
同时,对企业的人员素质、业务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质量意识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截至目前,飞鹤六家工厂已建成“厂中厂”,这是飞鹤推动合作伙伴提高质量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
在让合作伙伴分享飞鹤发展红利的同时,也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行业的进步。
从三个方面来看,中国飞鹤稳定实现了ESG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中国企业ESG的标杆,投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关注上市公司ESG发展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从国外优秀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企业一旦将ESG理念化为企业发展趋势,将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