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瑞幸事件影响,在美国开始绞杀中概股之时,中概股正在批量回归。
最先回归的中概股是由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2019年阔别港股7年之久的阿里巴巴敲响了港交所的钟声。而这一天,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港交所,亦或是投资者,都等待多时。
而阿里的回归得益于港交所2018年推出25年来最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即《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
其次,从公司实力来看,2019年11月26日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后,阿里定价为每股176港元,开盘即报187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约6.25%,市值超4000亿港元,一举夺得2019年全球新股集资和港股冻资双冠王,并成为港股史上第三大新股。
网易将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又一个回归港股的中国互联网巨头。5月29日午间,港交所官网披露了网易通过聆讯后的招股说明书;6月1日网易在港二次上市开启簿记建档。
6月2日,网易正式在香港市场公开招股,预计募集资金26亿美元;6月7日晚间,网易在香港联交所官网披露,其国际发售与香港公开发售的最终发售价均已确认为每股123港元,并计划于6月11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此网易也将完成自己的中概股回归之旅。
而顺着今年中概股的回归浪潮,5月底京东也获的了港交所批准在港股二次上市的机会。
目前据香港《信报》援引10家券商数据报道,京东香港上市发售首日吸引散户投资者孖展认购额420亿港元,超额认购倍数近26倍。报道称,京东(09618)6月8日首日招股,暂获10家券商合共借出近420亿元孖展额,相当于公开发售超购约25.7倍,以倍数计逊于首日招股超购逾40倍的网易(09999),但国际配售部分则获多倍超购。
另外,在网易、京东确定回港二次上市的前提下,拼多多也已经向港交所提交赴港二次上市材料,预计6月底通过聆讯,7月中上旬正式挂牌交易。
目前,据相关有机构指出,在当前形势之下满足在中国香港二次上市资格的企业除了京东、网易外,还包括百度、好未来、58同城、陌陌、新浪、携程等头部公司。
摩根士丹利测算同样如此,摩根士丹利预测当前满足港交所“二次上市”条件的在美上市中概股包括网易、百度、汽车之家、58同城、微博、陌陌、新浪、携程、京东、B站、唯品会等30多家公司。
那么中概股的集体回归对于港股有何影响呢?
在中概股集体回归的浪潮之下,市场担心,如果在美中概股大规模在港股市场“二次上市”,会否造成流动性冲击?
但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尽管中概股二次上市的对于资金的流动性需求较大,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假设所有符合条件的ADR大约在同一时间在香港上市,且每个公司将总市值的3.5%在香港二次上市,预计融资目标总额为145亿美元这一融资规模不到过去6年A股市场平均年度融资规模的6%,约占港股市场年均融资规模的17%。所以中概股的回归将不会给港股造成流动性冲击。
另外,中概股的集体回归有利于优化港股行业市值结构,提升“新经济”公司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提高港股估值中枢,增强港股交易活跃度,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吸引更多资本的进入。所以综上所述中概股回归短线资金有压,但长线利好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