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四大将ESG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将为其提供两大机会,一是利于审计业务扩大,二是扭转自己的形象,使自己从丑闻缠身的公司到专注气候变化、企业多样性的专家,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
普华永道将发展重点放在ESG上面,计划扩招10万员工,并投资120亿美元在ESG业务人员招聘、培训、技术和交易方面,旨在争夺ESG市场。
除此之外,普华永道将在美国和亚洲推出“信任领导力学院”,以培养客户的商业道德和ESG理念。
其全球主席称,该计划将重新定义和塑造公司的品牌,确保公司对客户和世界的价值。
德勤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面向33万员工,推出“气候学习计划”,提高员工对气候危机严重性的认识,包括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近期,毕马威帮助宜家分析瑞典家具原材料提供商在社会和环境方面风险情况,同时为印度发行的首只绿色债券提供咨询服务。
安永推出行业内首个采用机器人技术的ESG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智能化、一站式的ESG解决方案,帮助实现企业ESG管理流程优化,助力企业ESG管理转型。
此外,安永积极尝试提出新的国际准则来衡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情况。
《金融时报》称,四大大力发展ESG业务这一战略是十分明确的,但其自身结构和规模是否和宣传的相匹配,能否落实相关计划,就不得而知了。
海尔智家、腾讯、阿里纷纷加码ESG
海尔智家、苹果、阿里巴巴、腾讯等许多全球化知名企业都开始发布ESG报告。那么,ESG报告背后企业要做哪些努力?
国内投资者对ESG比较陌生,但是ESG早已成为国际投资市场的热点。
ESG代表着三个单词的缩写:Environment(环境影响)、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Corpo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
自2016年起,香港交易所就要求上市公司发布定期的ESG报告。截至2020 年年中,沪深300指数中大约86%的企业已经发布ESG报告,和标普500企业中90%的报告比例大致相当。
这是有别于传统财务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标准。截至2021年4月底,全球ESG基金规模超2.1万亿美元,上市股票投资占比55%。
ESG投资基金多为养老基金,因为它们更注重投资的长期性和安全性。
一家企业如果在ESG上得分高,意味着其对环境、社会和公司内部治理都非常出色,意味着企业能长久存在。特别是在全球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价值的时候,显得更加重要。
目前,国内也在大力推进碳中和,ESG投资概念引入中国投资市场也成为必然趋势,海尔智家、腾讯、阿里也纷纷加码ESG。
作为在全球市场深耕30多年的海尔智家,其在ESG方面的布局远远领先国内企业公司。
据Wind数据显示,按照Wind ESG指标体系细分的27个议题、300多个指标进行评分,海尔智家ESG综合得分为8.10分,ESG评级为AA,为国内行业最高水准。
腾讯公司在2020年业绩报告中首次阐述了2020年ESG实践情况,包括在碳中和、未成年人健康网络保护、用户隐私保护、管治体系等ESG议题方面的认知和进展。
阿里巴巴CEO张勇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围绕国家的共同富裕和碳中和目标制定战略,是阿里ESG战略的重中之重。
出色的ESG成绩也吸引了更多国际长线基金的投资。以家电企业为例,海尔智家的ESG评级AA,8.21分、美的的ESG评级A,得分7.44分、格力评级BBB,得分6.37分。
三家白电公司ESG评分与外资持仓比例正相关。
海尔智家这种ESG评分高的公司,吸引了更高的外资和机构持股比例增长,也推动了公司股价和市值的增长。
12月16日、17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线上举办2021年投资者日。当晚,张勇宣布将ESG确立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价值基础,并分享了阿里巴巴的碳中和目标:到2030年,阿里巴巴自身运营实现碳中和,协同生态上下游,共同实现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减半,并开创性地首推“范围3+”的维度,到2035年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
与此同时,更大的社会责任方面,阿里巴巴未来将聚焦科技创新、经济发展、高质量就业和支持弱势群体等四大方向。
不仅如此,阿里巴巴目前已经在董事会层面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为ESG战略提供组织保障,并形成兼顾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管理体系,为履行社会责任做出持续努力。